来源:养生百科网(www.cnysbk.com)时间:2021-07-15 18:08作者:手机阅读>>
可以一起泡水喝。
夏枯草性寒,味辛、苦,入归肝、胆经,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蒲公英性寒,味苦、甘,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尿通淋等功效,两者均属于清热药,功效和性味有相似之处,没有明显的冲突,没有毒副作用,是可以一起泡水喝的。
夏枯草和蒲公英均有清热明目的功效,两位药均入肝经,对于肝火上炎导致的目赤肿痛有良好的泻火明目功效。
夏枯草中的有效成分对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多种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蒲公英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两者搭配煮水对于外邪疾病导致的发热感冒、扁桃体发炎等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夏枯草和蒲公英均有消肿散结的功效,夏枯草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对于乳痈肿痛等疾病,在《本草汇言》中提到,与蒲公英搭配煮水能起到一定的消痈散结作用。
1.准备夏枯草和蒲公英各10克,将夏枯草和蒲公英放入干净的纱布袋中。
2.然后放到水中浸泡半小时,泡完后将水和药袋一起倒入砂锅中,开大火煮沸。
3.沸腾后转小火继续煮15-20分钟,煮完后药袋捞出,饮用药汁即可。
不建议天天喝。养生百科网 WwW.cnysbK.cOm
夏枯草和蒲公英都是苦寒清热的药材,如果天天饮用,寒凉的药用成分需要消耗脾阳来保持相对平衡,对脾阳会有不小的影响,没有热证的人饮用寒性的药材可能会因为寒气犯脾产生腹泻腹痛等症状。此外,饮用药材需要通过肝肾代谢,天天喝对肾脏也会有一定的负担。
夏枯草和蒲公英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药材,两者的功效和形态都有很大的差异,那么这两种药材能一起泡水喝吗?
以上就是夏枯草和蒲公英可以一起泡水喝吗(蒲公英的三个最佳搭配)的相关养生方法。
蒲公英生命力强,繁殖能力强,通常在农村各个地方都是一大片,是大众上野生植物。作为中药材使用时,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护肝养胃 等功效,很多人会用其泡水喝。但是没有多少人...
2023-05-06 16:14阅读全文 >>
蒲公英根茶有茶叶成分吗,蒲公英茶和蒲公英根茶的区别中草药保健都是选用其根作为药材,因为其药效更为强烈,所以,相比较之下,蒲公英的根更加具有养生保健作用,如果买回来的蒲公英是连根带叶的话不妨一起煮了。蒲公英...
2021-07-30 11:49阅读全文 >>
妇科炎症常喝两种水,女人一周喝几次蒲公英茶好呀2-3次为佳。蒲公英是药食同源的植物,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寒、味苦,是清热解毒、散痈消结的佳品,可用于治疗乳痈肿痛、肺痈吐脓、咽喉肿痛等症状,有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2021-07-29 20:58阅读全文 >>
蜂蜜的功效与禁忌,蒲公英根蜂蜜水的功效,蒲公英根蜂蜜水能治乳腺增生吗蒲公英根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而蜂蜜水含有果糖、活性酶等营养成分,也可以促进肠胃消化,促进大肠排便,加上两者搭...
2021-07-28 19:44阅读全文 >>
穿山龙蒲公英根熬水吃功效,蒲公英根熬水洗澡的功效,蒲公英水擦身体止痒吗蒲公英根中含有胆碱、菊糖、蒲公英甾醇等有效成分,能抑制金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病菌,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用蒲蒲公英根熬水洗澡可以缓解轻...
2021-07-26 05:41阅读全文 >>
蒲公英治肝胆湿热,脾胃湿热可以吃红枣吗脾胃湿热体质的人不适宜单独食用红枣,因为红枣性偏温,是补血佳品,容易生湿热,所以单独食用红枣对脾胃湿热体制的人来说,是不适宜的,但可以和清热的食物搭配食用,比如薏米。...
2021-07-25 21:05阅读全文 >>
浙贝母和蒲公英有什么功效,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具有散结解毒,消痈的功效,能够用于痰火郁结多导致瘰疬之症;热毒壅结所导致的疮疡、乳痈之症以及治疗肺痈咯吐脓血、胸闷咳嗽之症。浙贝母味苦,具有清热、化痰、止...
2021-07-25 08:45阅读全文 >>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蒲公英根部上的黑色皮用去掉吗不用去除。蒲公英根部的外皮颜色为黑色,这是正常的情况,不用去掉,蒲公英根部的表皮也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在用蒲公英泡水的时候可以连皮一起泡水饮用,功...
2021-07-21 22:28阅读全文 >>
蒲公英泡水喝有什么作用和功效,蒲公英根可以长期喝吗,泡水喝的用量不建议长期饮用。从性质上来说蒲公英是寒性食物,寒性食物伤脾胃,一般来说不建议长时间饮用,如果是保健用可以短期服用,如果是用于治病类需要长时间饮...
2021-07-21 11:12阅读全文 >>
蒲公英茶),蒲公英和什么奇异泡水喝最好泡水喝的神奇功效您知道吗(蒲公英泡水蒲公英能清理体内热毒,对感染和化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蒲公英对肾脏引发的各种水肿及身体炎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蒲公英能消除痈肿、疮毒、身...
2021-07-19 04:38阅读全文 >>
养生常识排行